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 专业科目考试 >> 专业

2016福建公务员考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3)

发布:2015-08-11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备考启动。政治知识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务员考试的重头戏,侧重于对时事政治以及政治理论的考查。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政治部分的过程中,不仅要密切关注时事政治,更要结合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来学习掌握政治理论,融会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福建公务员考试常考到的考点,在此,福建公务员网(ww.fjgwyw.org)给大家梳理一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这一章的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认识的理论。前两章"唯物论"和"辩证法"已经阐明了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那末,物质世界能否为我们认识?认识的本质和机制是什么?认识的过程和规律是怎样的?认识的真理性标准是什么?这就是认识论要回答的问题。
  这一章的中心线索就是认识的本质、过程、真理性和思维方法。在逻辑结构上分为四个层次,与本章的四节相对应。
  第一节"认识的发生和本质"指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又指导实践。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机制是对信息的选择和重构过程。
  第二节"认识的发展过程"指出,认识过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的过程。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与上升的过程。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以及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第三节阐述了"真理和价值"。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又是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统一。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价值和客观性的主体性。价值评价及其尺度,价值选择及其实现。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是人类活动的两大主题,二者的统一是人类活动的内在要求。
  第四节是"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认识论与辩证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是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的。辩证思维方法就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思维工具。它包括一系列相互联系着的基本方法。
  一、认识的发生和本质
  (一)认识的本质【高频命题点】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对立
  2.反映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
  3.能动的反映论和消极的反映论的对立
  (二)主体在认识中的作用(一般考多选题)
  主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1.认识包含主体对客体的作用。
  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种创造性的反映。
  3.认识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
  反映在创造中实现;创造受反映制约。
  (三)认识中的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重点考点难点】
  1.能动反映过程中的信息变换
  (1)信息是同世界的物质、能量过程紧密联系的普遍现象。
  (2)主体认识客体就是获取客体信息,并经过信息变换在主体头脑中建构出一个与客体异质同构的观念系统的过程。
  转化过程:①实物信息②客体特征信息③编码信息④观念信息。
  2.能动反映过程中的选择机制
  (1)选择是反映者在接收对像信息时①根据自身的需要,②由于客观条件,只反映被反映者的某些特性。
  (2)选择表现为主体①感觉器官的选择;②思维对知觉、表象中信息的选择。
  (3)认识的选择机制和反映特性并不矛盾,本身就是能动反映的表现。
  3.重构是实现能动反映的内在机制
  (1)重构是指主体在思维中对客体信息的建构过程。重构就是主体把经过选择、加工的客体信息在大脑中重新组合为观念的体系。
  (2)重构同反映并不矛盾,而是实现能动反映的重要环节,它是认识过程中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突出表现。
  4.解放思想,更新思维结构
  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鲜明地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辩证统一。
  (1)由于主体的思维结构、认知定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认识的主体应以实践为基础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思维结构,从而实现主体对于客体的相符性反映。
  (2)解放思想,即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换脑筋",在哲学上就是指更新思维结构,这样才能使认识跟上不断发展着的客观实际,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四)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般考多选题)
  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也指导实践。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就认识的来源和基础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决定认识;就认识的功能和作用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以正确的认识和理论指导实践;就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与认识的统一。
  二、认识的发展过程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辩证发展过程。
  (一)认识过程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高频命题点】(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为了改造世界,必须认识规律,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完成认识的任务。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错误观点
  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割裂开来,在哲学史上表现为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唯理论和经验论又各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
  (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条件一是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二是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2、第一次飞跃是否可靠,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这是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的一次飞跃。这一飞跃既指导了实践,又检验了认识。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含义
  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能力,在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非理性因素包括:①情感、意志,它们不属于认识能力,而是一种精神力量。②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这类因素虽属于认识能力,但具有不自觉、非逻辑性的特点。
  2.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1)动力作用。(2)诱导作用。(3)激发作用。
  (四)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由于认识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矛盾,人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发展的无限性是指,客观世界是无限发展的,因而人类认识的发展也是永无止境的,表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无限循环。实质上是前进上升。
  3.认识运动的反复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人类的实践和认识的永无止境,要求我们不断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实践创新的先导,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基础。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fj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