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公务员申论热点:绿色化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这是十八大提出的“新四化”概念的提升——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之外,加入了“绿色化”,“四化”变“五化”。
深度解析
[意义分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宜居、安全,要求天蓝、水清、地绿,要求食品安全,要求生态安全。现代工业化手段可以建设地下城市,也可以在极小的自然空间建设立体城市;城市化水平可以很高,物质财富积累可以很多,信息汇集传播可以很快,吃的东西可以热值很足。但这显然不是小康社会的全部,甚至不是小康社会所追求的。
原因很简单。人是自然的一部分,需要阳光,需要雨露,需要绿色,需要其它物种的陪伴,吃的东西不仅仅要有营养,还要安全、口感好。污水可以净化为饮用水,空气净化器可以去除室内的PM2.5,但我们需要的是天然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和养眼的绿色。这些不仅于人类,于其它物种也是不可或缺的。
显然,绿色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与现实意义。不仅如此,绿色化对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引领和检测价值。
[问题分析]
实现绿色化是一个过程,面临一系列挑战,有些是主观意识的,有些是客观存在的,有些则是体制机制方面的。
主观意识上的挑战,主要是认识问题。“宁要金山银山,不要绿水青山”“有水快流,竭泽而渔”“唯GDP论英雄”,在这样的认识下,显然不可能将绿色化纳入议事日程,成为自觉行动,甚至将绿色化当成包袱,当成障碍。只有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胜过金山银山,我们才可能将绿色化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融入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客观存在的挑战,涉及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资源禀赋等情况。资源节约,提升效率,需要技术创新,需要人力资本。在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容易出现资源耗损多、污染排放高、服务业发育水平低的现象。而且,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水资源紧缺,耕地资源有限,生态环境整体较为脆弱。这样的客观状况,使得绿色化的进程必然艰巨而漫长。
从体制机制上看,我国已经有比较成体系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律、法规、标准,有较好的基础。而且,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将绿色化纳入“五化”协同的总体方案,有较为有利的体制机制环境。就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实现绿色化,最大的挑战在于条块分割,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需要在严格执法和狠抓落实上下更大的功夫。
[参考对策]
对此,福建公务员考试网认为:
第一,产业要绿色化。
目前,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在进行较大调整,环境标准更为严格,许多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梯度转移”的口号下,搬到中西部地区。这样必然造成污染转移。中西部地区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不能简单接受东部的产业转移,而应该是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整体转移,是转型升级的产业转移。只有这样,才能将绿色化融入工业化、城镇化。
第二,绿色化必须要尊重和顺应自然。
工业化、城镇化要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农业现代化也需要与自然相和谐。过量抽取地下水可以提高农产品产量,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会使得农业生态系统难以维系,并非绿色农业。
第三,绿色化需要消费的绿色转型。
如果社会选择高碳消费、奢华浪费,就不可能绿色。我们需要认识到绿色生活是高品质的、健康的。当然,考核机制也需要纳入绿色化指标,使政府、企业认知并执行绿色标准,将绿色化落到实处。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