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市民化要保留乡土文化
申论部分不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勤动笔练习,并使用适当的教材提升自己,《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申论部分主要提供对申论的全面认识、提升申论应试能力、申论的应用文写作以及相应真题演练,能够助备考者一臂之力,切实增加申论科目分数。
仔细研读下文>>>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农民工市民化要保留乡土文化
背景链接
当前,全国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不足40%。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就是要着力打破农民进城的种种体制障碍,让他们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
2015年12月,四川省统计局对成都、绵阳等9个城市进城务工人员调查显示,53.8%的受访者不愿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
深度解析
[原因分析]
从经济角度分析,农民工不愿农转非是由于:
一是觉得城市生活成本高,尤其是买不起房;
二是不愿放弃农村的土地承包权;
三是认为农村户口与城镇户口差别不大;
四是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撑。
可见,53.8%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愿“农转非”,既想在城市落户,又不愿意放弃农村户籍,这是一种纠结的心态,也是他们内心情感的真实反应。一方面,他们难舍故土情结,视农村为自己的“根据地”;另一方面,他们“挺进”城市,竭力占领属于自己的一块“阵地”,一旦“阵地”失守,便返回“根据地”,重新过上“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虽然日子清贫,却有地可耕,温饱无恙。
文化融入是影响“农转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相对于年轻人“逃离北上广”,现实中还存在一种农村老人“逃离城市”的现象,表现为很多农村父母随着子女来到了城市,但是由于不习惯城市生活,却又回到农村。对于这一现象,常常只是单向度地理解为农民对城市生活的不适应,而很少有人想到,城市在规划设计上存在着先天不足。
从整体上看,目前的城市规划思路基本上是西化的和年轻化的,表现为城市建设以高楼大厦为主,简单迎合和放大着“陌生人社会”的特征。这种规划设计思路,一直受到质疑和反思。比如,在《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简·雅各布就深刻揭示了城市高楼化带来的影响,表达了对城市多样化的向往。
[启示]
无论是经济新常态还是城市新常态,都对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提出了新希望和新要求。因此,农民不愿“市民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从问题导向出发,农民不愿“市民化”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有时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在城市发展中,打通农民融入城市的“最后一公里”,更多关注人的生活,关注农民的文化需求,这不仅事关城市化发展,而且事关“化解房地产库存”,具有双重意义。
[参考对策]
对此,专家认为:引导农民工“农转非”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赖于打“组合拳”。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工进城落户的后顾之忧;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农业;鼓励城市房产商降价“去库存”,让部分农民工买得起房等等。要保障这些“组合拳”切实有效,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均衡发展。换言之,不仅要缩小城乡差别,还要缩小城市与城市的差别。要让三四线城市乃至小城镇承接一二线城市的部分资源和功能,大力增强其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促使更多农民工在这些“卫星城市”找得到饭碗、赚得到钞票、买得起房子。
在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考虑到乡土文化的一些特点,更加注重人的交流和生活。
宜居是现代城市的基本功能,也是人们对城市的基本需求之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一个“让人诗意栖居”的城市,必然是一个多样性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注重人的情感需求和生活乐趣的社会。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乡土社会,也是一种“熟悉社会”,人际关系往往表现出熟络和热闹一面。从文化上讲,乡土社会并非一无是处,乡土社会和乡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不仅不应该放弃,而且应该在现代城市发展中得到坚持和发扬。
更多福建公务员考试资料及复习技巧,请参阅最新批次的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更多福建公务员考试资料及复习技巧,请参阅最新批次的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推荐阅读
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汇总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