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 面试相关 >> 指导

2016年福建公务员面试热点:“泸医更名”到底谁是赢

发布:2016-02-03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6年福建公务员面试热点:“泸医更名”到底谁是赢。进入了面试环节的你,是否感到很紧张,怕面试官出的题你听都没听说多,怕一不小心说错话,而错失了这个机会。那么,你是否每天都有关注社会热点,你是否懂得一些面试技巧呢?福建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仔细研读下文>>>2016年福建
公务员面试热点:“泸医更名”到底谁是赢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泸州医学院更名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泸州医学院想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但在过去的一年中一直受到四川大学的抵制,因为四川大学医学院曾简称“川医”。近日,泸州医学院又悄然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但此举又遭遇反对,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发表官方声明,表达强烈愤慨和反对,要求泸州医学院立即停止其不当更名行为。
  泸医更名事件持续升温。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的西南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继卫,1月27日通过西南医院官网对泸医改名提出7个疑问。他认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邻家金字招牌也。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更名,而在于盗名!
  面试热点解析
  @燕赵晚报余明辉:近年来,高校更名热被贴上了急功近利、以名择校、短视等标签,但客观上说,为学校发展大计,高校选择更名未尝不可。但是像泸州医学院这样,短时间内两次更名,每次都招来强烈反对,却是少见,不能不引起有关方面的深刻警醒与反思。令人可笑的是,经历了上次的更名风波后,本应该吃一堑长一智,再次更名时,应该谨慎、科学、充分听取意见,然后再民主决策才对。但可惜的是,时隔9个月后,事实再一次无情地说明了这些程序的依然缺失,导致西南医院再次抗议。从根本上说,这是对我国高校更名相关规定的不详细、不具体、可操作性不足的一次有力回击,击中的则是高校更名缺乏科学规范程序的软肋。比如我国现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高等教育法》,虽然规定了高校定名、改名的一些具体条件,但如何确保这样的更名改名科学、民主、不引发争议和利益冲突,却是没有明确规定。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26日答记者问时已经表示,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我们希望,这样的规定尽快出台,尤其是在高校更名的科学民主程序方面,规定要尽量的详细、具体、可执行,能够切实起到规范高校更名乱象的作用。
  @广州日报陈科峰:学院改名,称谓关键词由“学院”至“大学”,由“泸州”到“四川”再到“西南”,虽得到教育部支持,但基于同行间的利益及竞争关系,屡屡遇挫,当下仍被迫陷入一片争议之中。我们不禁要问,对于广大学生及家长而言,局限于通过校名称谓等感性认知高校并不奇怪,而国家及有关方面对高校的资金、师资力量等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投入,何故也看重一个与实力并没有必然关联的虚名呢?“以名择校”的功利价值观及思维定式之下,学校被人为用名称(而不是专业评价)划分为三六九等,实在太荒唐。此外,令人费解的一点是,对泸州医学院的更名诉求,教育部首次同意后遭到四川大学反对被迫搁置,之后,学院另辟蹊径再次申请改名“西南医科大学”,不料很快又得到批准,却又遭抵制。如此反复折腾,我们不得不问,对于高校命名及名称更改确认,到底有没有明确的执行意见或标准?教育部门批准或拒绝高校更名到底有没有政策依据?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放眼现实,欲通过改名换姓提升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从而为争取生源、赢得社会关注铺路的策略,若无相应硬件及软实力的得力配套,迟迟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长久来说,这样“避实就虚”,无异于华而不实的广告,不但宣传效果十分有限,迟早也会原形毕露,实属鼠目寸光之举。学校与其把精力花在“改名”之类的表面功夫上,倒不如静下心来、戒骄戒躁,立足自己的优劣势好好谋划一下未来发展。
  @北京晨报钱夙伟:实际上,现在动辄更名,大都不过是为了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而已。比如泸州医学院,一定要去掉“泸州”,换不成“四川”就换“西南”,其用意当然不言而喻。而出于如此目的的更名,不仅改掉了校名的地域特色,也造成“太相近”。实际上,这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名称的通病,也因此造成了混乱,比如一位武汉理工大学的新生竟然跑到了武昌理工学院报到,而有两位武昌工学院的新生走进了武昌理工学院的迎新点。这显然与更名想让校名“响亮”一点的初衷适得其反。
  而且,因为凡涉及原校名,比如校牌、公章、印刷品、证件,都得更换更改,因此必然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浪费,也必然因此挤占了宝贵的教育经费。高校频繁更名凸显教育浮躁。不重练内功,而是频繁更名,以为名字叫得越“大”,大学也越“大”。如有专家所说,甚至连地区都不要了,恨不得直接叫“中国大学”。显然,频繁更名表明高校对办学目标缺乏认识。而让人担忧的是,按这样的思维模式办大学,究竟还能不能办成一所弘扬科学精神的现代大学?
  @荆楚网知风:始建于1951年,最终在1978年升格的泸州医学院,却疑似在“冒仿”别人,原因何在?或许,西南医院院长郭继卫的说法让外行们有所领悟:“‘泸医’两番改姓盗名,涵盖的地域面积尺寸变大了”,而且有“傍名牌”、“盗名牌”之嫌。频繁更名且疑似“傍名牌”、“盗名牌”的,往往是急功近利、沽名钓誉使然。其实,教育部对高校更名是加以圆说的,一是办学层次调整引起的更名,二是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办学水平提升引起的部分学院更名大学,三是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脱钩,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产生的更名。但是,就这三种更名因素而言,都属于专业结构调整或办学水平提升,以及转制。那么,只要改成更名副其实的“名”就可以了,为何还要更改有涉立足之地的“姓”?答案只有一个,他的自我意识和定位,可能还是“泸州土烧酒”。
  对此,教育部也意识到,“目前确实存在少数高校盲目追求升格和更名大学,办学定位不清晰,办学特色弱化的问题。”而西南医院院长郭继卫更是一针见血:“‘泸医’两番改姓的真正目的,盯得是别人创用多年之名称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企图不劳而获地去窃仿侵占他院几代人呕心沥血打造的着名品牌。”看客们虽然不明觉厉,但按照“大丈夫站不更名坐不改姓”的雄气概,即使成了人物,有了身价,也只需在“名”上加以修饰,如果连“姓”也改了,莫非是想去干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光明网陈广江:说到底,泸医更名风波沦为无休止的闹剧,根本原因是相关政策不健全、程序不完善,高校更名缺乏规范。更名不是不行,但要突出办学定位、特色和质量,做到顺理成章、名副其实,且不能侵害其他高校的权益。更重要的是,更名程序要正当、严谨、公开,杜绝暗地里的运作、公关甚至“跑部更名”。现实中,更名之乱早已有之,校名相似的情况不是个案,有的让人难辨彼此,云里雾里。
  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更名不只是学校的事,背后有地方领导的身影,因此如何剔除更名过程中的权力因素,让更名回归办学本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1月26日,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完善学校名称使用的相关政策规定,防止引发高校校名冲突。倘若泸医更名事件能成为规范高校更名的契机,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华图解析:去年的“川医”之争让泸州医学院饱受非议,甚至一直受到四川大学的抵制,所以,最近又改叫了“西南医科大学”并得到了教育部的批复。满心想着这回不跟别人重名了,没想到,又横生波澜。
  不过很多人都认为,好好的名字为什么要改,为什么不能通过教学质量让“泸州医学院”成为名校呢?事实上,每一所大学更名背后,都有着深邃的现实考量。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学院的档次就是不如大学。叫泸州医学院,听上去就是一般的地方类院校,无论是招生、还是招徕优秀师资,吸引力都不如四川医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而且我们也看到,在泸州医学院第一次更名后,学校由2014年时的17个二级院系,20个本科专业,调整为12个院部,25个本科专业。研究生招生人数比2014年增长了82%。虽然说,泸州医学院更名受到了强烈反对,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讲,却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校的发展赢得了机会,从这一点讲,也算是有所收获。
  其实,泸医改名,也只是大学改名热潮中一个代表而已。而且从以往经验来看,有些高校名头改得越来越大、规模也越来越大,教学质量却并未提高,相反口碑远不如前。其实,大学注重的应是学风,不少高校仍旧沿用学院,发展得仍然很好。说到底,“以名择校”,其实是一种功利价值观,不应该用学校的名字来把学校名分为三六九等,而应对高等教育实行专业评价,这样才是作为高校最根本的教学理念,也是创办学校的初衷。
      更多福建公务员考试资料及复习技巧,请参阅最新批次的2016年福建公务员考试用书
  推荐阅读
  2016年福建公务员面试备考指导汇总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13 http://ww.fj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