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重要新闻

五十万考生放弃国考说明什么

发布:2016-12-08    来源:福建公务员考试网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福建公务员考试网讯:日前,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31个省(区、市)47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据统计,本次考试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申报2.7万个招录计划,有148.63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其实每年公务员报考之后,都会有学生放弃缴费确认参加笔试。缴费确认之后,还会有人放弃参加考试。比如,2016年度公务员招考,共有139.5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06.9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3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共46万人放弃;2015年度公务员招考,先有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的资格审查,之后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共51万人放弃考试。而2014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52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99万,放弃人数为53万。
  舆论普遍比较关注公务员报考人数,并以报考人数多少来分析公务员报考的冷热,却比较少关注公务员考试弃考现象本身。而公务员考试弃考现象更能说明公务员报考为何这么热。连续多年50万人规模左右的公务员考试弃考表明,有大批学生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公务员考试报名的。这种心态折射出我国十分严峻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缺乏理性规划。
  在去年和前年,舆论曾分析公务员报考降温,其理由是由于实行八项规定、反腐,导致公务员灰色收入减少、公务员岗位吸引力减弱,进而报考人数减少。很显然,这一分析仅仅看到表面,而没有分析具体实质——有多少是冲着灰色收入去报考公务员的?用这种逻辑如何解释今年公务员报考人数又增加了呢?因为报考人数减少几万就认为降温,这是很不理性的。
  笔者并不认为当前我国公务员报考存在降温趋势。我国公务员报考为何一直高烧不退,其实与三方面因素有关,而这三方面因素一直没有消失,因此,公务员报考不可能在短期“降温”。
  这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只要有工资待遇不错、比较稳定的工作岗位,都会有很多学生去投简历,大家所见的是大学毕业生到处赶场子参加招聘会,四处投简历。多年前有媒体调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简历浪费(漫无目的投简历)就达20亿份。那么多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也是出于这种“有机会就不放过”的心理。
  其次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面很窄,一直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地域集中、行业集中、岗位集中的问题,大学生追捧公务员岗位,就是行业、岗位集中的体现。而且在选择具体公务员岗位时,也存在进一步集中的问题,即关注中央、省一级的公务员岗位,而对县乡一级的公务员岗位不感兴趣。虽然很多人劝大学生选择有创新挑战的工作,可创新创业选择对大学生来说并不容易。
  第三是大学生迫于就业形势,大多选择先就业、再择业(即不管喜不喜欢,先有一个岗位再说),加之追求初次就业率的高校,也催大学毕业生落实就业工作,不引导学生对择业进行理性规划,很多学生有“抓到篮子就是菜”的想法,这种想法虽然务实,但也有诸多问题,包括在求职过程中,只要有机会就“抓”住,随后有了新的机会就放弃前面这一机会,以及就业之后很快就对岗位不满意而选择跳槽。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内跳槽的毕业生达到30%。50万考生放弃参加公务员考试,有相当多数就属于想先抓住机会,之后有新机会出现而放弃这种情况,他们并没有考虑好公务员岗位是否适合自己——不仅在报名确认时有放弃,在确认后参考时有放弃,在面试时还有放弃。
  换言之,50万考生放弃公务员考,凸显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就业季的迷茫,他们在报名时并没有想好自己要不要做公务员,只是把这作为一个机会而已。改变这种情况,需要给大学毕业生创造出更多有效的就业选择,同时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引导他们结合就业形势和个体的个性、能力,选择适合的自己的就业岗位,应该做到在就业中进行理性的择业规划,以增加对就业岗位的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公务员考试降温。


点击分享此信息:
没有了   |   下一篇 »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http://ww.fjgwy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1038242号-25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